李端《听筝》翻译及赏析

时间:2018-09-07 01:13:48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听筝》

  作者:李端

  鸣筝金粟柱,素手玉房前。

  欲得周郎顾,时时误拂弦。

  注解:

  ⑴听筝:弹奏筝曲。

  ⑵金粟:古也称桂为金粟,这里当是指弦轴之细而精美。

  ⑶柱:定弦调音的短轴。

  ⑷素手:指弹筝女子纤细洁白的手。

  ⑸玉房:指玉制的筝枕。房,筝上架弦的枕。

  ⑹周郎:指三国时吴将周瑜。他二十四岁为大将,时人称其为“周郎”。他精通音乐,听人奏错曲时,即使喝得半醉,也会转过头看一下奏者。当时人称:“曲有误,周郎顾。”

  ⑺拂弦:拨动琴弦。

  韵译:

  金粟轴的古筝发出优美的声音,

  那素手拨筝的美人坐在玉房前。

  想尽了办法为博取周郎的青睐,

  你看她故意地时时拨错了琴弦。

  赏析:

  听筝应是听奏筝有感。但从题意看似乎应作鸣筝来得有味,来得生动。诗描摹了一位弹筝美女,为博取青睐而故出差错的情态。透视心理状态,洞察入微,描写细腻婉曲,十分传神。

  这

首小诗轻捷洒脱,寥寥数语,就在读者面前展示了一幅线条流畅,动态鲜明的舞台人物速写图。

  既然是速写,当然必须抓住最能突出主题的部分。

  最引人注目的,首先便是弹筝者手中正在拨弄的乐器,特别是那绚丽华美,闪烁着点点金色光斑的弦柱。

  接着,诗人的目光又自然而然地落到那双正在琴弦上跳动的洁白如玉的纤手上。

  当然,诗人也注意到了弹奏的环境:“玉房前”。精洁雅致的琴房,自然别有一番情味。

  画面上,“金粟”,“素手”、“玉房”交相对比,色彩明丽而华贵。虽然是速写,却又施重彩。绐人以极为强烈的印象。

  绘画毕竟是视觉的艺术。而鸣筝所成的乐曲则是作用于听觉的艺术。一、二两句诗所绘出的画面是绝妙的。我们从中瞥见了闪光的琴柱、白嫩的巧手、素雅的琴房,但却没有听到琴声。也许是那精湛的工艺、绰约的风姿、高洁的环境使诗人过于全神贯注了吧。

  当诗人终于注意到弹奏出的乐曲本身,但弹筝的女子不知何故而“时时误拂弦”。这并非偶尔失手,因为是“时时”发生;也并非技艺低下,因为这失误明显地属于有意为之。

  为什么会这样呢?诗人觉察到了:弹筝女子“时时误拂弦”,是“欲得周郎顾”。史传:周郎精于音律,当时即有“曲有误,周郎顾”之语。周郎当然已作古人,但弹筝女子仍然希望能得到今天的“周郎”——知音者的一“顾”。她为此不惜有意错弹,以期引起“周郎”的注意。

  一般容易将她的有意错弹理解为“妇人卖弄身份,巧于撩拨”(清·徐增《而庵说唐诗》),似乎弹筝女子的微妙心理,仅仅是一种邀宠之情。其实,我们更乐于将这种故意的失误,看成是出于寻觅知音的苦心。她大约也是沦落风尘之人。对一般浪荡子弟,她的故意错弹饱含着对这班人的嘲弄和蔑视,但总会有一天,真正的知音——她的“周郎’会听出那曲中的深意,从而向她投去会心的一“顾”的。


李端《听筝》翻译及赏析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