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世2000年古文《尚书》系伪书的阅读题及答案
试题内容:
(一)(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传世2000年古文《尚书》系伪书
新华的网报道,在清华大学入藏的一批战国竹简中,专家们看到了失传多年《尚书》的真正原貌,现今传世两千多年的古文《尚书》确系“伪书”。
据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刘国忠教授介绍,《尚书》相传为孔子编定,孔子晚年集中精力整理古代典籍,将上古时期的尧舜一直到春秋时期的秦穆公时期的各种重要文献资料汇集在一起,经过认真编选,挑选出100篇,这就是《尚书》的由来。相传孔子编成《尚书》后,曾把它用作教育学生的教材。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颁布《挟书令》,禁止民间收藏图书,凡是民间收藏的《诗》《书》及诸子百家的著作,全都要送交官府,集中烧毁。秦代的焚书给《尚书》的流传带来毁灭性打击,原有的《尚书》抄本几乎全部被焚毁。汉代重新重视儒学,由秦博士伏生口授、用汉代通行文字隶书写的《尚书》,共28篇,被称为今文《尚书》。
西汉时期,相传鲁恭王在拆除孔子故宅一段墙壁时,发现了另一部《尚书》,是用先秦六国时的字体书写的,人们称之为古文《尚书》。古文《尚书》经过孔子后人孔安国的整理,篇目比今文《尚书》多16篇。
然而,在西晋永嘉年间的战乱中,今、古文《尚书》全都散失。
东晋初年,豫章内史梅赜给朝廷献上一部《尚书》。这部《尚书》共有58篇,包括今文《尚书》33篇、古文《尚书》25篇。现今流传两千多年的《尚书》就是根据梅赜所献版本编修。
中国宋、元、明、清的许多学者,都对梅赜所献的这本来历蹊跷的《尚书》产生疑问。一些学者认为,“《尚书》惟今文传自伏生口诵者为真,古文出自孔壁中者尽为后儒伪作”,清代学者阎若璩还专门写了一本《古文尚书疏证》,系统论证古文《尚书》为伪作。
但也有一些学者坚信东晋以来的古文《尚书》不伪,认为现存的古文《尚书》可能是根据秦火以后所传的零星断简,增补而成。
在上海文艺出版集团中西书局出版的“清华简”第一辑整理报告《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壹)》中,收录了《尹至》、《尹诰》、《程寤》、《保训》、《耆夜》、《金縢》、《皇门》、《祭公》和《楚居》共9篇简文。
其中,属于古文《尚书》一类的文献有《尹诰》篇,专家将其与传世的古文《尚书》中《咸有一德》篇进行比对后发现,“清华简”《尹诰》属于秦始皇焚书之前真正的《尹诰》写本,而传世的古文《尚书》中《咸有一德》篇与之没有任何共同之处。
相同的例子还见于《说命》篇。传世的古文《尚书》中的《说命》篇共由3篇组成,记载了商王武丁与其
大臣傅说之间的相关事迹。“清华简”中也有《说命》篇,题为《傅说之命》,也是由3篇组成。其中部分内容与《国语?楚语》的引文完全一致,证明是先秦时期《说命》篇的原貌。然而,同《尹诰》篇一样,传世的古文《尚书》中《说命》篇与“清华简”《傅说之命》也完全不同,证明是后人编造。
“从"清华简"提供的这些证据来看,传世两千多年的古文《尚书》确实是一部伪书,自北宋以来,许多学者对它的怀疑和否定是完全正确的.。”刘国忠说,“通过"清华简",我们不仅看到了真正古文《尚书》的原貌,还可为多年来古文《尚书》真伪之争画上圆满句号。”
(星岛环球网2012-1-5)
6、文章对“尚书”的解说,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最早的《尚书》是孔子编定的,他是将上古时期的尧舜一直到春秋时期的秦穆公时期的一百篇重要文献资料汇集而成的。
B.汉代由秦博士伏生口授、用汉代通行文字隶书写的《尚书》,称为今文《尚书》,共28篇。
C.汉代还发现了一部用先秦六国时的文字书写的《尚书》,称为古文《尚书》,共44篇。
D.流传至今的《尚书》是根据东晋梅赜所献版本编修的,梅赜给朝廷献上的《尚书》,共58篇。
7、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准确的一项是( )
A.古老的历史文献《尚书》是教育学生的教材,也是中国历代统治者治理国家的“政治课本”和理论依据。
B.《尚书》命运多舛,秦代的焚书给《尚书》的流传造成了毁灭性打击,到西晋永嘉年间,《尚书》全都散失。
C.自汉代两千多年来,中国学术界一直对传世古文《尚书》存在真伪之争,历代学者也对《尚书》存在真伪之辩。
D.在清华大学入藏的一批战国竹简中,专家们看到了失传多年《尚书》的真正原貌,证实了现今传世两千多年的古文《尚书》确系“伪书”。
8、文中用什么材料和方法证明古文《尚书》系“伪书”?
答:
试题答案:
6.A(说法绝对,文中陈述是“《尚书》相传为孔子编定”。)
7.D(A项,“也是中国历代统治者治理国家的‘政治课本’和理论依据”于文无据;B项,全都散失的是今文《尚书》;C项,“自汉代”错,应是宋代。)
8.法华简(清华入藏战国竹简) 研究比对(比照、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