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素材积累:大义灭亲的历史典故【优选3篇】

时间:2017-06-03 03:21:16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故事素材积累:大义灭亲的历史典故 篇一

在古代中国历史上,有一位名叫项羽的英雄人物,他身材魁梧,勇猛善战。项羽以其勇猛无敌的战斗力,成为了楚国的一位重要将领。然而,项羽的生活却并不尽如人意。

在项羽年轻的时候,他曾是楚国的一位贵族子弟,拥有无尽的荣耀和财富。然而,当他的父亲去世后,项羽的叔父霸占了所有的家产,并将项羽赶出了家门。身无分文的项羽只能四处流浪,过着艰苦的生活。

经过多年的辗转流浪,项羽逐渐成长为一位雄心勃勃的将领。他带领着一支由百姓组成的军队,与秦军展开了激烈的战斗。在战斗中,项羽展现出了超凡的战斗力和智慧,取得了一连串的胜利。

然而,当项羽终于推翻了秦朝,建立起了自己的楚国后,他的叔父却再次出现在他的面前。叔父带着一身豪华的装束和财富,自称为项羽的亲人,并希望能够得到一些好处。

面对叔父的出现,项羽内心十分矛盾。一方面,他明白叔父只是为了自己的私利才出现在自己的面前;另一方面,作为一个有血有肉的人,项羽也无法完全抛弃自己的亲人。

最终,项羽做出了一个令人震惊的决定。他将叔父绑在了刑场上,并对他进行了审判。项羽指责叔父的贪婪和背叛,并宣布了对叔父的死刑。

这个决定震惊了所有的人。大家都不敢相信,一个人居然能够如此冷酷地对待自己的亲人。然而,项羽却坚信自己的决定是正确的。他认为,一个人如果连自己的亲人都不能制止,那么他就无法成为一个真正的领袖。

项羽的决定引起了一些争议,但大多数人都能够理解他的做法。他们认为,项羽的行为虽然残酷,但却是为了整个国家和民族的利益着想。这个故事也成为了后人们常常引用的典故,用来形容一个人出于大义而对亲人下手的场景。

故事素材积累:大义灭亲的历史典故 篇二

在中国古代历史中,有一位名叫曹操的英勇将领,他以其聪明才智和军事才能闻名于世。然而,曹操的一生却充满了曲折和磨难。

曹操年轻的时候,曾是一位贫困的士族子弟。他的父亲早早去世,留下了一大笔债务。曹操不得不四处奔波,寻找机会谋生。在这个过程中,他结识了一位名叫曹嵩的富商。曹嵩见曹操聪明机智,便收养了他,并将自己的财产全部留给了曹操。

曹操得到了曹嵩的财产后,开始了自己的政治生涯。他以其聪明才智和军事才能,很快成为了一位有影响力的将领。然而,曹操的成功却引起了一些人的嫉妒和不满。

其中一位就是曹操的亲弟弟曹植。曹植一直觉得自己比曹操更有才华,更应该得到曹嵩的财产。他心生妒忌,决定对曹操进行报复。

曹植找到了一位能够帮助他报复的人,他是一位名叫司马懿的谋士。司马懿告诉曹植,如果他想要报复曹操,就必须杀掉曹操的儿子曹丕。因为曹丕是曹操唯一的儿子,如果曹丕死了,曹操就只能将财产留给曹植。

曹植犹豫了很久,最终决定执行司马懿的计划。他找到了几个手下,一起对曹丕进行了袭击。然而,在关键时刻,曹植突然心生悔意,他意识到他的行为是多么的残忍和自私。

曹植立刻停止了对曹丕的袭击,并向曹丕道歉。他告诉曹丕自己的初衷,并承诺以后再也不会对他造成伤害。曹丕虽然受伤,但还是原谅了曹植,并希望他能够改正错误。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大义灭亲并不是一种正确的行为。亲情是人类最基本的情感之一,我们应该珍惜和保护我们的亲人,而不是为了自己的私利而伤害他们。大义灭亲只会带来痛苦和后悔,而不会给我们带来真正的幸福和快乐。

故事素材积累:大义灭亲的历史典故 篇三

故事素材积累:大义灭亲的历史典故

  大义灭亲是什么意思?你知道关于大义灭亲的典故吗?以下是cnfla小编为你整理的大义灭亲的历史典故,希望对你有帮助,欢迎阅读。

  【历史典故】

  春秋时期,卫庄公有个儿子名叫州吁,因是庄公爱妾所生,格外受到庄公的宠爱,以致于养成目中无人、骄横自大的个性。当时,卫国的石碏(què)大夫也有一个儿子,名叫石厚,经常与州吁在一起游玩。石碏屡次劝告儿子不要与州吁在一起,他始终不听,依旧我行我素。

  卫庄公死后,卫桓公(州吁之兄)即位。卫桓公十六年,州吁在石厚的帮助下杀兄夺位,石厚有功而被封为上大夫。本来二人以为会有享不尽的荣华富贵,不料,州吁却因杀兄夺位的恶行导致众叛亲离、王位不稳。于是他与石厚商量对策。石厚说:“我父亲石碏在任的时候,人人敬服他,我们请他来辅佐吧!”

  于是,州吁派石厚带着贵重的礼物去请已经告老还乡的石碏上任。石碏早已知晓他俩合谋篡位之事,推托有病,坚决不肯入朝。州吁无可奈何,只得再命石厚去向石碏求取稳定王位的妙策。石碏对其杀兄夺位非常愤怒,便施用了一个计谋。他对儿子说:“只要周天子许可州吁当国君,其他人就一定会服从。”石厚说:“就怕周天子不答应,请问谁能够向周天子说情呢?”石碏就说:“陈桓(huán)公治国有方,又与周天子关系要好。你到陈国请求陈桓公出面帮助,一定会马到成功。”

  石碏暗中写信给在陈国当大夫的好友,请求他协助自己为民除害。这为好友立即将详情告诉了陈桓公。待做着美梦的州吁和石厚刚一到陈国,陈桓公就下令将他们逮捕,并当众宣读石碏的来信。州吁和石厚此时才知中了石碏的计,但为时已晚。

  陈桓公下令将州吁和石厚关押起来,并派使者告诉了石碏。石碏和众大夫商议决定马上派人到陈国将两人处死。有位大夫说:“州吁杀兄夺位,罪大恶极,我愿亲手处死他。但石厚是您的儿子,并且只是从犯,应该从宽处理。”石碏却说:“州吁干的坏事,大都是石厚谋划的。你们不杀他,我亲自去动手。不杀石厚,恐怕难安民心啊。”几个家臣不愿看到年老的主人旅途劳顿,便代主人到陈国去,杀了石厚。

  当时百姓赞扬说:“石碏为了国家大义而忍心杀死为非作歹的儿子,他是一个纯正的人。”

  这便是成语“大义灭亲”典故的由来。

  【拓展延伸】

  【出处1】

  左丘明《左传·隐公四年》:子从弑君之贼,国之大逆,不可不除。故曰大义灭亲。下文有节略:

  左传隐公三年(公元前七二零年),卫庄公娶于齐东宫得臣之妹,曰庄姜,美而无子,卫人所为赋硕人也(诗.卫风.硕人)。又娶于陈,曰厉妫,生孝伯,早死。其娣戴妫,生桓公,庄姜以为己子。公子州吁,嬖人之子也,有宠而好兵(诗.邶风.击鼓.怨州吁也),公弗禁,庄姜恶之。石碏(卫大夫也,石厚之父也。石碏,汉丞相石奋之先祖)谏曰:臣闻爱子,教之以义方。弗纳于邪,骄奢淫泆,所自邪也。

  四者之来,宠禄过也。将立州吁,乃定之矣。若犹未也,阶之为祸。夫宠而不骄,骄而能降,降而不憾(恨也),憾而能眕者,鲜矣。且夫贱妨贵、少陵长、远间亲、新间旧、小加大、淫破义,所谓六逆也。

  君义、臣行、父慈、子孝、兄爱、弟敬,所谓六顺也。去顺效逆,所以速祸也。君人者,将祸是务去。而速之,无乃不可乎?弗听。其子厚与州吁游,禁之不可。桓公立,乃老(致仕退休)。

  左传鲁隐公四年(公元前七一九年),春,卫州吁弑桓公而立。公与宋公为会,将寻宿之盟。未及期,卫人来告乱。夏,公及宋公遇于清。宋殇公之即位也,公子冯出奔郑,郑人欲纳之。

  及卫州吁立,将脩先君之怨於郑,而求宠於诸侯,以和其民,使告於宋曰:君若伐郑,以除君害,君为主,敝邑以赋,与陈蔡从。则卫国之愿也。宋人许之。於是陈蔡方睦於卫,故宋公、陈侯、蔡人、卫人,伐郑,围其东门,五日而还。

  公问於众仲曰:卫州吁其成乎?对曰:臣闻以德和民,不闻以乱。以乱,犹治丝而棼之也。夫州吁阻兵而安忍。阻兵无众,安忍无亲,众叛亲离,难以济矣。夫兵,犹火也。弗戢,将自焚也。夫州吁弑其君,而虐用其民。於是乎不务令德,而欲以乱成,必不免矣。

  州吁未能和其民。厚问定君於石子(石碏卫大夫),石子曰:王觐为可。曰:何以得觐?曰:陈桓公方有宠於王,陈卫方睦。若朝陈使请,必可得也。厚从州吁如陈。石碏使告于陈曰:卫国褊小,老夫耄矣,无能为也。此二人者,实弑寡君,敢即图之。陈人执之,而请涖于卫。九月,卫人使右宰丑,涖杀州吁于濮。石碏使其宰獳羊肩,涖杀石厚于陈。君子曰:石碏,纯臣也,恶州吁而厚与焉。大义灭亲,其是之谓乎?

  《左传·石碏大义灭亲》:卫庄公娶了齐国太子得臣的妹妹为妻,名叫庄姜。庄姜长得很美,但没有生孩子,卫国人给她作了一首诗叫《硕人》。后来卫庄公又娶了一个陈国女子,名叫厉妫。厉妫生下孝伯,孝伯早死。厉仍随嫁的妹妹戴妫生了卫桓公。庄姜把柜公当作自己的儿子对待。

  公子州吁是庄公宠妾的儿子,受到庄公宠爱,喜好武事,庄 公子加禁止。庄姜则讨厌州吁。大夫石碏劝庄公说:“我听说疼爱孩子应当用正道去教导他,不能使他走上邪路。

  骄横、奢侈、淫 乱、放纵是导致邪恶的原因。这四种恶习的产生,是给他的宠爱和俸禄过了头。如果想立州吁为太子,就确定下来;如果定不下来,就会酿成祸乱。受宠而不骄横,骄横而能安于下位,地位在下而不怨恨,怨恨而能克制的`人,是很少的。况且低妨害高贵, 年轻欺凌年长,疏远离间亲近,新人离间旧人,弱小压迫强大,淫乱破坏道义,这是六件背离启发的事。

  国君仁义,臣下恭行,为父慈爱,为子孝顺,为兄爱护,为弟恭敬,这是六件顺理的事。背离顺理的事而效法违理的事,这就是很快会招致祸害的原因。作为统治民众的君主,应当尽力除掉祸害,而现在却加速祸害的到来,这大概是不行的吧?”卫庄公不听劝告。石碏的儿

子石厚与州吁交往,石碏禁止,但禁止不住。到卫桓公当国君时,石碏就告老退休了。

  鲁隐公四年的春天,卫国的州吁杀了卫桓公,自己当上了国君。

  州吁无法安定卫国的民心,于是石厚便向石碏请教安定君位 的方法。石碏说“能朝见周天子,君位就能安定了。”石厚问; “怎么才能朝见周天子呢?”石能答道“陈桓公现在正受周天子宠信,陈国和卫国的关系又和睦,如果去朝见陈桓公,求他向周天子请命,就一定能办到。”

  石厚跟随州吁去到陈国。石碏派人告诉陈国说;“卫国地方狭小,我年纪老迈,没有什么作为了。来的那两个人正是杀害我们国君的凶手,敢请趁机设法处置他们。”陈国人将州吁和石厚抓住,并到卫国请人来处置。这年九月,卫国派遣右宰丑前去,在濮地杀了州吁。石碏又派自己的家臣懦羊肩前去,在陈国杀了石厚。

  君子说;“石碏真是一位纯粹正直的巨子。他痛恨州吁,把石厚也一起杀了。‘大义灭亲’,大概就是说的这种事情吧!”

  【出处2】周公圣人,诛兄放弟,大义灭亲。

  汉韩婴《韩诗外传.卷五》:客有见周公者。应之於门,曰:何以道旦也(周公,姓姬名旦,周文王之子,周武王之弟,周成王之叔父)?客曰:在外即言外,在内即言内。入乎?将毋?周公曰:请入。客曰:立即言义,坐即言仁。坐乎?将毋?周公曰:请坐。客曰:疾言则翕翕,徐言则不闻。言乎?将毋?周公唯唯,旦也逾(喻也)。 明日兴师而诛管蔡(管叔鲜,周公之兄;蔡叔度,周公之弟)。故客善以不言之说(音税),周公善听不言之说。若周公,可谓能听微言矣。故君子之告人也微,其救人之急也婉。诗曰:岂敢惮行,畏不能趋。

故事素材积累:大义灭亲的历史典故【优选3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