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重的名人故事 篇一
尊重是一种基本的社会价值观,而对于名人来说,尊重更是必不可少的品质。今天,我要讲述的是关于一位名人如何通过尊重他人而赢得尊重的故事。
这位名人是著名的企业家马克·扎克伯格,他是Facebook的创始人之一。马克·扎克伯格以其年轻的成功和创新精神而闻名,但更重要的是他对他人的尊重和关怀。
在Facebook刚刚起步的时候,马克·扎克伯格和他的团队面临了一些重大决策。他们需要决定是否将广告投放到网站上,以便实现盈利。然而,马克·扎克伯格并没有急于获得金钱,而是关注用户体验和用户的利益。
他深知广告可能会破坏用户的体验,所以他决定在网站上不放置广告。这个决定引起了一些团队成员的不满,他们认为这是一个错失商机的机会。然而,马克·扎克伯格坚持自己的决定,因为他相信用户的利益比金钱更重要。
这个决定最终证明是正确的,因为它帮助Facebook建立了一个忠诚的用户基础,而这正是Facebook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马克·扎克伯格通过尊重用户的需求和利益,赢得了用户的尊重和信任。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尊重不仅仅是一种道德准则,也是一种成功的基础。无论是在个人生活中还是在职业生涯中,我们都应该以尊重他人为前提。只有通过尊重他人,我们才能赢得他人的尊重和信任。
尊重的名人故事 篇二
尊重是一个人最基本的品质之一,也是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关键。今天,我要讲述的是关于一位名人如何通过尊重他人而改变了自己的生活和他人的命运的故事。
这位名人是奥斯卡·斯赫尔茨,他是星巴克的创始人之一。奥斯卡·斯赫尔茨通过他的尊重和关怀改变了星巴克的企业文化和员工的生活。
在星巴克刚刚起步的时候,奥斯卡·斯赫尔茨意识到员工是公司最重要的资产。他相信员工的价值和潜力,并致力于创造一个尊重和关怀员工的工作环境。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奥斯卡·斯赫尔茨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他提供了优厚的工资和福利,为员工提供了培训和发展的机会,还建立了员工意见反馈系统。他还亲自与员工交流,听取他们的想法和建议。
这些举措改变了星巴克的企业文化和员工的生活。员工感到被尊重和关怀,他们更加投入工作,并为公司的成功做出了巨大贡献。星巴克因其优质的服务和员工的热情而成为一家全球知名的咖啡连锁企业。
奥斯卡·斯赫尔茨的故事告诉我们,尊重不仅可以改变自己的生活,也可以改变他人的命运。通过尊重他人,我们可以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激发他人的潜力,并共同创造更美好的未来。
总之,尊重是一种重要的社会价值观,无论是在个人生活中还是在职业生涯中,我们都应该以尊重他人为前提。只有通过尊重他人,我们才能赢得他人的尊重和信任,并改变自己和他人的生活。
尊重的名人故事 篇三
一次,叶淑穗和朋友一起拜访周作人。他们走到后院最后一排房子的第一间,轻轻地敲了几下门,门开了。开门的是一位戴着眼镜、中等身材、长圆脸、留着一字胡、身穿背心的老人。他们推断这位老人可能就是周作人,便说明了来意。
可那位老人一听要找周作人,就赶紧说“周作人住在后面”。于是,叶淑穗和友人就往后面走,再敲门,出来的人回答说周作人就住在前面这排房子的第一间。他们只得转回身再敲那个门,来开门的还是刚才那位老人,说他自己就是周作人,不同的是,他穿上了整齐的上衣。
尊重的名人故事 篇四
67岁的玛格丽塔 · 温贝里是瑞典一名退休的临床医学家,住在首都斯德哥尔摩附近的松德比贝里。一天早上,温贝里收到邮局送来的一张请柬,邀请她参加政府举办的一场以环境为主题的晚宴。
温贝里有些疑惑,自己只是一名医务工作者,跟环境保护几乎没有什么关联,为什么会被邀请呢?温贝里将请柬仔仔细细看了好几遍,确认上面写的就是自己的名字后,放下心来:“看上去没什么不对的,我想我应该去。”于是,温贝里满心欢喜地挑选了一套只有出席重大活动时才穿的套装,高高兴兴地赴宴去了。
赶到现场,温贝里不由得吃了一惊:参加晚宴的竟然都是政府高级官员。其中就有环境大臣莱娜 · 埃克,他们曾经在其他活动中见过面。看到温贝里后,埃克先是一愣,然后马上向她报以最真挚的笑容:“欢迎你,温贝里太太。”接着热情地将温贝里带到相应的座位上。温贝里和政府要员们一起进餐,并聆听了他们对环境问题的看法和建议。
宴会结束后,按惯例要拍照留念,埃克邀请温贝里坐在第一排。就这样,温贝里度过了一个愉快的晚上。
几天后,温贝里浏览报纸时,看到了自己参加晚宴的合影和一则新闻报道:“政府宴请送错请柬,平民赴约受到款待。”
原来,环境大臣埃克本来邀请的是前任农业大臣玛格丽塔 · 温贝里,由于工作人员的失误,把请柬错送到和农业大臣同名同姓的平民温贝里手中。对此,埃克表示:“不管她是谁,只要来参加宴会,就应该受到尊重和礼遇。”
看到这里,温贝里不由得心头一热,敬重之情油然而生:埃克明知她是一个“冒牌货”,非但没有当场揭穿,反而给予了她大臣一样规格的礼遇,这样不动声色的尊重足以令她欣慰一生。
尊重的最高境界不是体现在轰轰烈烈的大事之中。有时候,越是微不足道的生活细节,越是不经意的自然流露,越发见得尊重的可贵。
尊重的名人故事 篇五
顾颉刚(注:中国现代著名历史学家)有口吃,再加上浓重的苏州口音,说话时很多人都不易听懂。一年,顾颉刚因病从北大休学回家,同寝室的室友不远千里坐火车送他回苏州。室友们忧心顾颉刚的病,因而情绪并不高。在车厢里,大家显得十分沉闷,都端坐在那儿闭目养神。顾颉刚为了打破沉闷,率先找人说话。
顾颉刚把目光投向了邻座一个和自己年龄相仿的年轻人身上,主动和对方打招呼:“你好,你也……是……是去苏州的吗?”年轻人转过脸看着顾颉刚,却没有说话,只是微笑着点点头。
“出去……求学的?”顾颉刚继续找话。年轻人仍是微笑着点点头。一时间,两个人的谈话因为一个人的不配合而陷入了僵局。“你什么……时候……到终点站呢?”顾颉刚不甘心受此冷遇,继续追问着。年轻人依旧沉默不语。
而这时,坐在顾颉刚不远处的一位室友看不过去了,生气地责问道:“你这个人怎么回事?没听见他正和你说话吗?”年轻人没有理他,只是一个劲儿地微笑着,顾颉刚伸手示意室友不要为难对方。室友见状,便不再理这个只会点头微笑的木疙瘩,而是转过身和顾颉刚聊起来。
当他们快到上海站准备下车的时候,顾颉刚突然发现那个年轻人不知什么时候已经走了,只留下果盘下压着的一张字条,那是年轻人走时留下的:“兄弟,我叫冯友兰。很抱歉我刚才的所作所为。我也是一个口吃病患者,而且是越急越说不出话来。我之所以没有和你搭话,是因为我不想让你误解,以为我在嘲笑你。”
冯友兰的尊重就在于“不说话”,而路易十六的王后上绞刑架的时候,不经意间踩到了刽子手的脚,她下意识地说了一声“对不起”,这是一种极其高贵的尊重,让每个人都肃然起敬。
尊重的名人故事 篇六
2004年雅典奥运会最后一块金牌,将在男子马拉松比赛中产生。巴西选手德利马已经35岁,这是他最后一次登上奥运舞台,他为此做了充分准备。离终点只剩下最后6公里,他步伐稳健,呼吸匀称,只要再坚持20分钟,他的梦想就能实现。
然而一个爱尔兰人突然闯入赛道,将德利马强行拉到路边人群。这次意外,彻底打乱了德利马的比赛节奏。最终,他被追赶者超越,只收获一枚铜牌。令人诧异的是,他在进入体育场时已经调整心态,一路微笑冲过终点。在颁奖仪式上,他极有风度,丝毫看不出刚刚经历过一场意外。他接受媒体采访时说:“我的目标是赢得奥运会奖牌。感谢上帝,我实现了这个目标。赢得铜牌的快乐,胜过一切可能有的怨恨之情。”那个爱尔兰人,最终被判处12个月缓刑和3000欧元的罚金,并终身不得进入体育赛场。然而德利马痛失金牌的结果,却不会因为这次裁决而改变。
国际奥委会高度赞赏德利马的体育精神,向他颁发了一枚以现代奥林匹克之父顾拜旦命名的奖牌,表彰他“公平竞争和发扬奥林匹克精神的出色表现”。他回巴西后,受到了英雄般的欢迎。后来,德利马接受了爱尔兰政府的道歉,并应邀在当年10月访问了爱尔兰首都都柏林。他说:“我知道爱尔兰人民对袭击事件感到痛心,但我不会记恨袭击我的人,更不会记恨爱尔兰人民。”
12年后的今天,奥运会第一次来到了巴西。就在家乡父老面前,在马拉卡纳体育场内,47岁的德利马站在了主火炬旁,点燃了熊熊燃烧的圣火。这是体育赋予他的最高荣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