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的腊八粥作文 篇一
腊八粥是我家乡的传统节日食物,每年农历腊月八日,家家户户都会煮上一大锅腊八粥,庆祝丰收和祈福。这道美味的粥汤不仅富有营养,而且有着浓厚的节日氛围,让人倍感温暖和幸福。
首先,腊八粥的制作原料非常丰富多样。主要的原料有糯米、红豆、花生、莲子、枸杞等。这些食材都是我家乡的特产,品质上乘,营养丰富。糯米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维生素,红豆富含膳食纤维和矿物质,花生则富含蛋白质和油脂,莲子含有多种微量元素,枸杞则富含维生素C和胡萝卜素。将这些食材熬煮成粥,不仅味道鲜美,而且营养丰富,对身体健康大有裨益。
其次,腊八粥的制作过程需要耐心和细致。首先,将糯米浸泡一段时间,待其充分吸水后,再与其他食材一同放入大锅中煮熟。煮的过程中需要不断搅拌,以免粥底糊锅。待粥煮至浓稠状,香气四溢,就可以出锅了。这个过程虽然有些繁琐,但是只有细致和耐心,才能煮出一碗口感绵软,香甜可口的腊八粥。
最后,腊八粥除了有美味的味道,更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在我家乡,腊八粥不仅是一道传统的节日食物,更是一种祈福和团圆的象征。在腊八这一天,家家户户都会全家团聚,共同准备腊八粥。人们相互之间分享着制作的经验和快乐,感受着浓浓的亲情和友情。在吃腊八粥的时候,还会祈求来年的丰收和幸福。这种传统的习俗让人们更加热爱家乡,更加珍惜团圆和幸福的时刻。
总之,腊八粥是我家乡的传统美食,它不仅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而且有着浓厚的节日氛围和文化内涵。每年农历腊月八日,家家户户都会煮上一大锅腊八粥,共同庆祝丰收和祈福。这道美味的粥汤让人倍感温暖和幸福,也让人对家乡的传统文化充满了热爱和向往。
家乡的腊八粥作文 篇二
腊八粥是我家乡传统文化中的一道美食,每年农历腊月八日,家家户户都会煮上一大锅腊八粥,共同庆祝这个特殊的节日。腊八粥不仅有着丰富的营养,还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成为了我家乡人民最喜爱的节日食物之一。
首先,腊八粥的制作需要多种食材和独特的烹饪方法。主要的原料有糯米、红豆、花生、莲子、枸杞等。将这些食材混合煮熟,再加入适量的冰糖和其他调料,煮至浓稠即可。这种独特的烹饪方法使得腊八粥口感绵软,味道香甜可口。同时,这些食材都富含丰富的营养成分,糯米能补中益气,红豆能清热解毒,花生能补肾益气,莲子能养心安神,枸杞能滋阴补阳。将这些食材熬煮成粥,不仅味道鲜美,而且对身体健康有很大的好处。
其次,腊八粥在我家乡是一种团圆和祈福的象征。每年腊月八日,家家户户都会全家团聚,共同准备腊八粥。人们相互之间分享着制作的经验和快乐,感受着浓浓的亲情和友情。在吃腊八粥的时候,还会祈求来年的丰收和幸福。这种传统的习俗让人们更加热爱家乡,更加珍惜团圆和幸福的时刻。腊八粥成为了家乡人民共同的回忆和情感纽带。
最后,腊八粥的制作和品尝过程也是一种享受和放松。在煮粥的过程中,人们需要细心搅拌,以免粥底糊锅。这个过程需要耐心和细致,同时也是一种对自然和美食的感悟。而品尝腊八粥的时候,人们可以感受到浓浓的节日氛围和家的温暖。一碗热腾腾的腊八粥,让人倍感幸福和满足。
总之,腊八粥是我家乡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而且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每年农历腊月八日,家家户户都会煮上一大锅腊八粥,共同庆祝这个特殊的节日。腊八粥让人们感受到浓浓的节日氛围和家的温暖,也让人们对家乡的传统文化充满了热爱和向往。
家乡的腊八粥作文 篇三
在我的家乡,每年的农历十二月初八,即腊八节,有吃腊八粥的习俗。腊八粥就是用八种当年收获的新鲜粮食煮成的甜味或咸味粥。而我们家乡的人却喜欢吃咸味腊八粥,粥内除大米、小米、绿豆、豇豆、花生、大枣等原料外,还要加萝卜、白菜、粉条、海带、豆腐等。
腊月初八早上,天刚蒙蒙亮,人们就赶快起床熬粥。粥熬好后,第一件要做的事情不是自己吃饭,而是先将熬好的粥喂给枣树,将枣树树身上砍一些小口子,再虔诚地把粥抹在树痕上,这就算是枣树把饭吃掉了。人们这样做的原因,据老人们讲,原来我们这个地区的枣树原都不结果,人们都不愿意种枣树。枣神见人们都不尊敬她,便变成一个老太婆来到人间。她在离村不远的地方画了一片果园,满园枣树,红枣满枝。人们摘下一尝,又酸又甜,好吃极了,就纷纷跑到管理枣树的老太婆那里讨教。老太婆告诉大家,只要每年腊月初八给枣树喂顿米饭,枣树就会结果。人们按照她说的方法去做,果然棵棵树上都结出了红枣。这不过是一个传说而已,其实这里面包含着许多科学道理:在枣树上砍些口子,可以调节枣树的营养增长,阻止养分向地下输送,好集中力量供应地上部分,从而保证了果实的营养需求。至于把粥抹在树痕上,其实不过是一种保护伤口愈合的土办法罢了。
直到现在,家乡的有些地方还保留有腊月初八让枣树吃米饭的风俗。当地流传有这样一句民谣:“腊八枣树吃米饭,枣儿结得干连蛋。”“干连蛋”,是家乡的土语,意即枣树硕果累累,果稠个大。
家乡的腊八粥作文 篇四
每当到了一年一度的腊八节,人还在上班,心已经惶惶地回家了。记不
清已经多少年没吃腊八粥了,在外面尝遍了天下美味,腊八节还是想吃妈妈做的腊八粥。
我们家乡的腊八粥,就是将稍微浸过水的玉米,在村口的石碾子上碾成半颗粒状,用簸箕簸出玉米皮,筛去面粉和小颗粒,再配以胡萝卜、菠菜、豆腐、臊子肉、葱、姜、蒜之类佐料,经过一夜的忙碌,一大锅扑鼻的腊八饭香,就在我儿时的睡梦中飘荡起了。
然而,那时加工腊八豆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全村就那一个石碾子,还要用生产队的毛驴拉。腊月初五,冒着刺骨的严寒收拾好石碾子,毛驴蒙上眼,一声“驾”,就开始碾腊八豆了。全村人争先恐后地排好队,一家接一家地加工,晚上还点上煤油灯干。腊月时光,大人们要做点小本生意挣过年钱。这排队等候的苦差事,就落到我们这些馋嘴的小孩子身上,大家双手揣在袖子里,哈着热气跺着脚,不时地向前挪动自己的袋子或盆子,人群不时爆发一阵欢笑。快轮到自己了,赶紧捎话让父母来,那一刻不知有多激动。
初七晚上,妈妈是最忙的。淘菜、泡豆、切肉、炒豆腐,案板剁得当当响,锅灶上烟熏火燎。已经钻到被窝的我闻到悠悠的肉香,顿时馋得叫起来了,妈妈夹来一块刚出锅的肉,火急火燎地吃下去,一直香到梦里头。
睡意朦胧间,妈妈端来第一碗美味可口的腊八粥,立刻爬在炕头,一碗又一碗,狼吞虎咽地吃起来,直到不能再吃为止。
早饭时间,东家大姐、西家大婶笑语盈盈地端来自家的腊八粥,父母连忙放下碗,说着感激的话儿找碗盆盛,又说说笑笑地送她们出门,迎来送往中洋溢着乡里乡亲间相濡以沫的关爱。妈妈也将我们家的腊八粥一碗接一碗地端送给街坊邻居。于是,街上来来往往的行人中,多了包着头巾、端着腊八粥的大婶大妈。腊八粥氤氲的热气也温暖了那个天寒地冻的清晨。
一大锅腊八粥要吃好几天,天太冷了也不会坏,早晚吃腊八粥,中午还吃腊八面,父母赶年集回来,生把火也能吃上一顿省事的好饭。
多少年过去了,腊八节家乡人还是喜欢做腊八粥吃。如今做腊八粥没那么辛苦,街上有卖的腊八豆,都是经过剥皮机精心加工的,口感相当不错,菜肴也相当丰富。腊八节早上,依然互相端送着热气腾腾的腊八粥,继续着这一传统的人文关怀。每年的腊八节,妈妈都能吃到各种口味的腊八粥。为她高兴的同时,也感到自己在外面铸就人生的精彩,却日渐淡出浓浓的.乡情、乡韵了。
——好想吃一碗家乡的腊八粥。
家乡的腊八粥作文 篇五
老家的大年时间比较长,从腊月初八开始到正月十五元宵节后结束,前前后后要持续一个多月的时间。过大年的整段光景里一幕一幕的美好,在童年的印记里留存至深,而最让人难以忘怀的,还是那艰苦岁月里醇香甜美的腊八粥了。每每想起,犹如畅饮一杯醇醇的红酒,醉了我的童心,也醉了悠悠乡梦,暖暖乡思。
腊月初八,在我的老家叫腊八节,这一天要煮腊八粥,就是用豌豆、豆子、红豆、绿豆、花生、高粱、小麦等各种五谷杂粮混合再加上红枣一起熬煮的八宝饭,有时为了增加一些甜度可以加点儿红薯进去,吃起来又香又甜。
小时候,每到腊八这天,常会听到老辈们说起腊八节的来历和明太祖朱元璋的故事。据说,朱元璋小时候家里很穷,为了度日,便给一家财主放牛。有一天放牛归来时牵牛走过一座独木桥,牛一滑跌下了桥,将腿摔断了。老财主气急败坏,便把朱元璋关进一间房子里不给饭吃。朱元璋饿得够呛,忽然发现屋里有一鼠洞,扒开一看,原来是老鼠的一个粮仓,里面有米、有豆,还有红枣。他把这些东西合在一起煮了一锅粥,吃起来香甜可口。后来朱元璋当了皇帝,又想起了这件事儿,便叫御厨熬了一锅各种粮豆混在一起的粥。吃的这一天正好是腊月初八,因此就叫腊八粥。
后来,人们为了纪念朱元璋,也为了记住挨饿的滋味,每年的腊月初八这天就煮八宝粥吃,渐渐地沿袭至今,形成了乡间年俗里的一个开场节日——腊八节。
长大后又听说关于腊八粥的另一个传说:佛教的创始人释迦牟尼见众生受生老病死等痛苦折磨,又不满当时婆罗门的神权统治,舍弃王位,出家修道。六年苦行,每日仅食一麻一米,最后于腊月初八在菩提树下悟道成佛。后人不忘他所受的苦难,于每年的这一天吃粥以做纪念,“腊八”就成了佛祖成道纪念日。
传说中的故事在幼小的记忆里总是难以忘怀,因此,在清晰地记下了这些美好的故事的同时,也记住了那年那月的腊八粥的诱人甜香。
别人煮的八宝饭我吃过,但感觉总不如母亲做的好吃。母亲的手艺巧,精心挑选搭配的各种杂粮豆,经过充分的熬煮,再加上火候把握得恰到好处,盛在碗里的八宝粥,各种胀鼓鼓的豆粒儿珠圆玉润,莹莹地透着亮光,煞是好看。袅袅升腾散开的热气里弥漫着甜丝丝、香喷喷的味道,不等入口,感觉已甜到了心里,在那钻进鼻腔的香味不断的诱惑之下,美美地吃上一口,细细咂一咂,慢慢品一品,那感觉,简直就是人间难得的美味!
现在城里人叫的商店里卖的碗粥或罐装的八宝粥,不知是不是源于我们家乡的八宝饭,有时买来当便餐,比现熬煮省事多了,可吃起来甜腻腻的,总吃不出家乡八宝粥的醇香酣甜的味道来。
母亲常说,喝了腊八粥,用粥堵着嘴,免得说出不吉利的话,因为腊八一过,就算开始过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