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妈妈有办法语文教案(精简6篇)

时间:2019-08-05 04:15:24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植物妈妈有办法语文教案 篇一

植物妈妈有办法

【教案内容】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植物妈妈的特点和生活方式;

2.理解植物妈妈如何保护自己的孩子;

3.学习并掌握相关词汇和句型。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学习并掌握相关词汇和句型;

2.理解植物妈妈如何保护自己的孩子。

三、教学准备:

1.教材:《有办法的植物妈妈》故事书;

2.多媒体设备。

四、教学过程:

Step 1 导入新课

1.引入故事书《有办法的植物妈妈》。

2.让学生观察故事书封面并猜测故事内容。

Step 2 阅读故事

1.师生一起阅读故事。

2.学生自主阅读故事,并标记重要句子和关键词。

Step 3 讨论问题

1.学生分组讨论以下问题:

a.植物妈妈有哪些特点?

b.植物妈妈是如何保护自己的孩子的?

2.学生展示并讨论各自小组的答案。

Step 4 学习并掌握相关词汇和句型

1.学生跟读并默写相关词汇和句型:

a.植物妈妈 (plant mother)

b.保护 (protect)

c.孩子 (child)

d.有办法 (have a way)

2.学生进行口头练习,用所学词汇和句型造句。

Step 5 小结和反思

1.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

2.学生自评并提出问题。

五、课后作业:

1.完成课堂练习册相关练习;

2.预习下一课故事书。

植物妈妈有办法语文教案 篇二

植物妈妈有办法

【教案内容】

一、教学目标:

1.理解植物妈妈的特点和生活方式;

2.学习并掌握相关词汇和句型;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学习并掌握相关词汇和句型;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准备:

1.教材:《有办法的植物妈妈》故事书;

2.多媒体设备。

四、教学过程:

Step 1 导入新课

1.引入故事书《有办法的植物妈妈》。

2.让学生观察故事书封面并猜测故事内容。

Step 2 阅读故事

1.师生一起阅读故事。

2.学生分角色朗读故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故事情节。

Step 3 分析故事

1.师生讨论以下问题:

a.植物妈妈有哪些特点?

b.植物妈妈是如何保护自己的孩子的?

c.你有没有类似的经历或见过类似的事情?

2.学生展示并讨论各自的答案。

Step 4 学习并掌握相关词汇和句型

1.学生跟读并默写相关词汇和句型:

a.植物妈妈 (plant mother)

b.保护 (protect)

c.孩子 (child)

d.有办法 (have a way)

2.学生进行口头练习,用所学词汇和句型造句。

Step 5 观察植物妈妈的保护方式

1.带领学生到校园或附近的公园,观察植物妈妈如何保护自己的孩子。

2.学生记录观察结果并进行小组讨论。

Step 6 小结和反思

1.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

2.学生自评并提出问题。

五、课后作业:

1.完成课堂练习册相关练习;

2.预习下一课故事书。

植物妈妈有办法语文教案 篇三

  培养目标(含探究问题)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认识12个生字,学习一个新偏旁,会写9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了解植物传播种子的有趣方式,激发学生观察事物和热爱大自然的情趣。

  教学重、难点:

  识字、背诵课文,培养观察事物的兴趣。

  教学课时

  两课时

  教学准备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引导质疑,激发兴趣:

  (板书课题)“植物妈妈”指什么?她有些什么办法?

  二、初读课文:

  1、自读全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2、默读课文,标出生字新词,自主学词学字。

  3、同桌互查生字的读音。

  4、教师抽查生字读音。

  5、听老师范读课文,想想课文讲了什么?标出不理解的地方。

  三、读悟课文:

  (一)自荐读第一节:

  1、说说“孩子、长大、四海为家、旅行”在本课中的意思。

  2、练习背诵这一节。

  (二)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第二、三、四节,讨论交流。

  1、诗中讲了哪几种植物妈妈传播种子的方法?

  2、出示蒲公英、苍耳、豌豆,让学生认识它们。

  3、实物演示,理解“轻轻一吹、纷纷出发”。

  4、引导学生理解“铠甲”,分发苍耳让学生摸一摸,体会“带刺的铠甲”

  5、边读边用动作演示,体会豌豆妈妈办法的巧妙。

  6、引导小结。植物传播种子要具备两个条件,一是自身的条件,二是外界的条件。

  7、引导学生抓住这三节诗结构相似的特点,强化记忆,有感情地背诵这三节诗。

  (三)齐读第五节诗。

  1、说说自己对“观察、那里、它”等词语的理解。

  2、围绕“很多很多”,、让学生交流自己知道的植物传播种子的方式,再说说这些知识是怎样获得的。

  3、把这节诗背下来。

  四、总结全文,引发观察求知兴趣。

  五、拓展作业:收集关于植物传播种子方式的图片、资料与同学们交流。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背诵课文。

  2、说说蒲公英、苍耳、豌豆分别用下面办法传播种子。

  二、读一读,演一演:分角色朗读二、三、四节,配上动作表演。

  三、指导书写生字。

  拓展活动:在家长的带领下,到大自然中观察,收集植物的种子,也可以根据图片资料仿照课文的表达方式,把它们传播种子的办法说一说,再写一写。

植物妈妈有办法语文教案 篇四

  教学目标:

  1、会认12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有观察植物、了解植物知识、探究植物奥秘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1、在读中感悟课文的韵律美,了解课文告诉我们的知识。

  2、识字写字。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准备

:挂图、小黑板、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初读课文、识记生字、指导书写

  教学步骤:

  一、谈话引入:

  小朋友,秋天是植物种子成熟的季节,种子宝宝要告别妈妈开始自己的生活,你们想知道植物妈妈是用什么好办法来送别自己的孩子的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植物妈妈有办法》。板书课题。

  2、出示挂图:蒲公英、苍耳等植物,引导学生观察。今天《植物妈妈有办法》这一课要告诉我们植物传播种子的巧妙办法,现在我们就来学习。板书课题。

  二、感知

  1、自由读课文,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2、小组内互相读读,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3、交流。小组选出代表,汇报小组读书的收获。

  三、识字

  1、自己练读生字。引导学生可同桌之间接龙读生字。

  2、小黑板出示生字,多种方式指读。

  3、全班交流识字方法。引导学生在交流过程中给生字找朋友,用词语说话。

  四、赏读

  1、小组合作读课文,看谁读得美。

  2、选读。选自己喜欢的一节练读,再展示。

  3、通读全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读。

  五、写字

  1、出示要写的字:如、已、娃、纷、好。学生认读。

  2、学生观察字的结构,交流书写注意的地方。

  3、教师示范,指导重点笔画。如“已”要半封口,不能写成自己的“己”等。

  4、学生练习。教师巡视。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朗读课文、继续指导写字、课本剧表演

  教学步骤:

  一、导入

  挑苹果游戏:(将生字卡片做成苹果形写上编号)你选择第几号苹果,读出上面的生字,再组词造句。

  诵读

  1、教师范读,学生边听边体会语气。引导学生评一评老师哪读得好,哪读得不好。

  2、学生自由练读,要求读得正确、流利、有感情。

  3、朗读比赛。选择自己最喜欢的小节,比一比看谁读得好。

  二、演读

  1、教师引读,学生尝试背诵课文。

  2、学生自由练背。

  3、课文表演。边背边加上动作。也可让学生进行想象发挥,进行小型三、课本剧表演。

  三、讨论

  1、“四海为家”是什么意思?

  2、“粗心的小朋友却得不到它”是什么意思?什么样的小朋友才能得到它?

  四、练习

  1、出示课后“读读抄抄”中的词语,引导学生多方式读词。

  2、扩展仿说词语。这样的词语你还知道哪些,快来与同学交流。

  五、写字

  1、出示要写的字:甲、洼、豆、识、经。学生认读。

  2、自己练写,小组评议。

  3、教师小结,指导重点。

  4、学生再练写。

  六、拓展

  你还知道哪些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

  种子传播的奥秘

  种子的传播方式大致有四种:风传播、动物传播、弹射传播、水传播。

  如:春天,柳絮四处飞扬。你知道春天柳絮飞扬的奥秘吗?抓一团柳絮仔细观察,会发现里面有些小颗粒,那就是柳树的种子。柳树就是靠柳絮的飞扬,把种子传播到四面八方的。

  凤仙花妈妈的办法跟豌豆妈妈的办法差不多,凤仙花果实成熟后炸裂,凤仙花妈妈用这种办法把种子送到四面八方。

  板书设计

: 植物妈妈有办法

  蒲公英 风

  苍 耳 靠 动物 传播种子

  豌 豆 弹力

  植物妈妈的办法很多很多……

  课后反思:

  为了帮助理解重难点,首先让学生自读自悟,然后引导,借助一些图片直观形象地帮助学生理解种子离开妈妈靠什么。

植物妈妈有办法语文教案 篇五

  教学目的要求:

  1.学会本课的7个生字和由这些字组成的新词,能用“准备”、“已经” 造句。

  2.理解诗句。了解蒲公英、苍耳和豌豆是怎样传播种子的。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和背诵课文。

  4.培养学生对自然的热爱和观察大自然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句,了解植物是怎样传播种子的,并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思路:

  1.从课题入手让学生粗知课文大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让学生借助拼音,自由朗读课文,把课文读通。

  3.分节讲读课文,着重理解三种植物是怎样传播种子的。

  (1)第一节主要弄清下列词语的含义:“孩子”、“长大”、“四海为家”。

  (2)第二至四节是教学的重点,应采取以朗读为主,适当讲解,辅以看图的方法进行教学。着重让学生弄清:植物传播种子需具备两个条件:一是本身条件;一是外界条件。

  三个小节讲读的办法应有所不同。

  ①学第二节时,边读边讲,然后概括出蒲公英传播种子的两个条件。

  ②读讲第三四节时,让学生自己边读边找出苍耳和豌豆传播种子的两个条件。

  (3)第五节让学生说说其它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

  4.朗读训练着重在语调、重音和停顿上进行指导。

  5.生字应在反复朗读中解决字音,在理解内容过程中掌握字义。讲读之后着重指导“旅”、“降”、“乘”三字的字形。最后完成课后第2题。

  教学资料:

  1.樱桃熟了,鸟儿吃到肚子里,核随着鸟粪落下地,春天长出小苗苗。

  2.椰树长在河边,椰子熟了,随水流淌到沿岸,在岸上又长成椰树。

  教学用具:

  1.三种植物的挂图或实物。

  2.三种植物传播种子的抽拉幻灯片。

  教学时间:

  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出示课题,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学习一首介绍自然常识的诗歌。(板书课题:植物妈妈有办法)

  问:什么样的植物可以当“植物妈妈”呢?(能传播种子繁衍后代的植物)植 物妈妈为什么有办法?它有些什么办法呢?我们学习课文就知道了。

  二、指导预习。

  1.借助拼音,自由小声地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不添字、不掉字,读时注意生字中的翘舌音、后鼻音和多音字“得”的读法。

  2.默读课文,在生字及生字词下边用铅笔画出记号,读准生字词的字音。

  在多音字“得”下画上记号。看看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得”的读音有什么不同。

  3.用学过的方法(结构分析法、数笔画法、形象记忆法,旧字换偏旁法、形声字分析法等)分析字形、记住生字。

  4.朗读课文,注意停顿,看看全文共有几小节,并写上小节号。

  三、检查预习情况。

  1.出示生字和生字词的卡片,打乱顺序,指名认读。

  正音指导:“乘”和“晒”是卷舌音;“降、乘、苍”是后鼻音;“识”在“知识”一词中读轻声。

  2.出示小黑板:课后第三题中的三个句子。

  (1)孩子如果已经长大,就得告别妈妈。

  (2)那里有许多知识,粗心的小朋友可得不到它。

  (3)蒲公英的种子,飞得多远哪!

  先认读“得”的三种不同的读音“děi、dé、de”,再读句子,选音节注音,最后齐读三句话。

  四、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这首诗共有几小节?(五小节)

  2.指名分别读五小节、思考:课文中讲了哪几种植物?(贴植物图或实物)

  简介蒲公英和苍耳这两种植物。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这篇课文讲了蒲公英、 苍耳和豌豆,这三种植物。那么,这些植物是怎样传播种子的呢?让我们共同来学习。

  二、细读课文,逐节阅读。

  1.讲读第一节。

  (1)指读、思考:这节有几句话?(2句话)

  (2)指名读第一句,思考:这句讲了什么?采用半提示法理解“孩子”、“长大”、“四海为家”的意思。如:“孩子”在这里指植物的什么?(种子) “长大”也就是说植物的种子已经怎样了?(成熟了)“四海为家”:“四海”

  指到处。这里是指植物的种子到处生根发芽,所以到处都是它们的家(板书:

  四海为家)

  (3)指读、思考:第二句讲了什么?采用告诉本义再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旅行”的意思。如:我们到外地出差或探亲或游览叫“旅行”。“种子去旅行”是什么意思?(这里是指种子被传播出去。)这些种子还回来吗?它将——(四海为家)(指板书,回扣重点词)

  (4)指导朗读:第一句既要读出那种“四海为家”的自豪感,也要读出和妈妈告别的那种难舍难分的感情。“得”要拖长读音。第二句要用上升的语调读问句。读时注意停顿和重音:孩子/如果/已经/长大,就得/告别/妈妈,四海/为家。牛马/有脚,鸟有/翅膀,植物/要旅行/靠的/啥/办法?学生自

  由试读,评议后,再齐读。

  2.教学第二节。

  学生回答问题2时,让学生回忆第一册课文中的《蒲公英的种子》,想想:这里的“降落伞”指的是什么?(一朵毛茸茸的小花。)学生回答问题3

  时,先问:蒲公英的种子光有“降落伞”能去“旅行”吗?那么,还要有什 么?(风)老师演示蒲公英传播种子的抽拉幻灯片,边抽拉边朗读第二节。学

  生边听边看后,根据幻灯,说说蒲公英是怎样传播种子的。

  (2)概括小结:蒲公英种子的传播需要两个条件。一是本身条件,蒲公英的种子,有毛茸茸的球像降落伞;一是外界条件——风吹。(3)指导朗读:轻风一吹,要读出风的轻,边读边想象大群蒲公英乘风出发,四海为家的壮观景象。“乘着风”要稍快,“纷纷”要读出蒲公英一个接一个飘飘悠悠飞出的感觉,可放慢些。

  注意停顿和重音:蒲公英/妈妈/准备了降落伞,把它/送给自己的娃娃,只要/微风/一吹。孩子们就/纷纷/出发。师生评议朗读情况后齐读第二节。

  (4)总结:蒲公英是靠风传播种子的。

  3.扶教第三节。

  (1)指导学生按第二节阅读思考题学习第三节,学生边读边找出苍耳传播 种子的两个条件,要点填入上表中。(苍耳、像铠甲、动物带)

  学生回答问题2时,采用先了解本义再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铠甲”。

  “铠甲”是什么?(古代打仗时防刀枪的铁衣。)这里是指苍耳外面一层什么呢?(较硬的壳,上面还有刺。)

  回答问题3时,教师演示抽拉幻灯片:先放映苍耳幻灯片,再拉动小白兔灯片经过苍耳灯片,然后抽动几个苍耳粘到兔子身上,随小白兔来到灯片中的“山洼”。问:“山洼”是什么样的地方?(山间低洼的地方。)学生看后,讲述苍耳是怎样传播种子的。

  (2)指导学生概括:苍耳传播种子需要具备的两个条件。

  (3)指导朗读,注意停顿和重音:苍耳/妈妈/有个/好办法,她/给孩子/ 穿上/带刺的铠甲。只要/挂住/动物的皮毛,孩子们/就能/去田野、山洼。

  朗读评议后齐读。

  (4)指导学生总结:苍耳靠动物传播种子,动物走到哪儿,苍耳的种子就被传播到哪儿。

  4.自学第四节。

  (1)自读第四节,思考阅读思考题,找出豌豆传播种子的两个条件,要点填入前表中。(豌豆、豆荚、太阳晒)

  学生回答问题3时,教师演示抽拉幻灯片:先放映豌豆灯片,再放映“太阳”,然后放映豆荚炸开,最后放映“蹦着跳着离开妈妈”。学生看完灯片后,用自己的话说说豌豆是怎样传播种子的。

  (2)学生自己概括:豌豆传播种子需要具备的两个条件。

  (3)指导朗读,学生点画停顿和重音符号,朗读评议后齐读。

  (4)学生自己总结:豌豆是靠太阳传播种子的。

  5.总结归纳三种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蒲公英靠风传播种子;苍耳靠动物传播种子;豌豆靠太阳传播种子。

  6.阅读第五节。

  (1)围绕第一句中的“很多很多”这个词语,启发学生谈谈自己知道的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

  (2)理解“那里、它、观察”等词语,思考:怎样才能得到许许多多的知识?(板书:仔细观察—→得到知识)

  (3)小结:大自然里有许多知识,只要细心观察,就能得到它。

  (4)齐读第五节。

  五、听配乐诗朗诵、总结全文:这首诗运用拟人手法介绍了蒲公英、苍耳、豌豆这几种植物传播种子的办法。

  六、巩固练习。

  1.蒲公英靠()传播种子。

  2.苍耳靠()传播种子。

  3.豌豆靠()传播种子。

  第三课时

  一、指名分别朗读五小节,边听边思考:课文中讲了哪几种植物,这些植物是怎样传播种子的?学生说清以后再齐读全文。

  二、指导背诵。

  1.根据板书,了解各节的意思,自由朗读课文。第二、三、四小节结构相似。

  2.分节背,教师再领背每节的第一个词语,引导学生背。

  3.指名背,再齐背全文。

  三、学生汇报预习生字词的情况。

  汇报要求:

  1.读准字音再领读。

  2.介绍自己用什么方法分析字形。(结构分析法、数笔画法、形象记忆法等等)

  3.扩词并领读。

  4.谈自学过程中生字易错处。

  汇报中的指导:

  1.“备”:(1)读书上带“准备”的句子。(2)用“准备”造句。造句内容提示:谁准备了什么;在什么时候(或在什么情况下)谁准备干什么;谁怎样准备干什么。

  2.着重指导的字。

  (2)降:八笔完成,“阝”两笔完成,“夂”三笔完成,最后再写三笔。

  (3)乘:可以用“禾”字中间一个“北”字的拆字法去记。它的笔顺是:

  四、指导书写。

  找出左右结构的字,汇报写法,指导写字头,学生再自己练习每个字写 三遍。

  指导提示:左窄右宽的字有:降、晒、识、旅、植。上大下小的字是备。

  上小下大的字是乘。

  五、课堂作业。

  1.抄写课后作业第2题中的词。用带点的词口头造句。

  2.听写第2题中的词,听写后自己对照课本检查一遍把写错的改正过来。

  3.把带点的词造句写在本子上。

  六、家庭作业。

  1.背诵课文。

  2.阅读自读课本《奇妙的植物》。

  附:板书设计

植物妈妈有办法语文教案 篇六

  教学目标:

  ★会认个生字,会写个字。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背诵课文。

  ★使学生掌握理解自然段的方法,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的意识和方法。

  ★使学生产生观察植物、了解植物知识探究植物奥秘的兴趣,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使学生掌握理解自然段的方法。

  教学难点:

  了解植物传播种子的方式,理解每个小节的意思。

  教学课时: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

  这节课我们学习《植物妈妈有办法》这篇课文。这是一首诗。

  二、教师范读,要求学生边听边看这首诗一共有几节。

  学生默读、小声读,指名读。

  三、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1、老师指导学习难字。

  2、学生自学。

  3、检查自学情况。

  四、指导书写。要把字写端正,注意笔画笔顺。

  五、初读课文。

  1、默读、小声读、指名读。

  2、课文中介绍了哪几种植物种子的传播方式?

  六、教师小结。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你们知道什么是植物吗?植物妈妈传播种子有什么办法呢?

  二、朗读感悟

  1、小声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

  2、自由读。

  3、指名读,评议。

  三、学习第一节。

  1、“四海为家”是什么意思?

  2、课文介绍了哪几种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

  四、学习2—4节。

  1、小组合作学习:选一种你喜欢的植物传播种子的方式,在小组里说说为什么喜欢,它是怎样传播种子的。

  2、小组汇报。

  3、教师小结

  4、指名读自己喜欢的小节。

  5、读一读,试着背下来。

  五、学习第五节

  这节告诉我们什么?

  六、总结全文。

  学习了这课书,我们知道了三种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大自然当中的知识很多很多,你要到大自然中去仔细观察,认真思考。你还知道哪些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吗?

  七、背诵比赛。

植物妈妈有办法语文教案(精简6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