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响的小路》幼儿小班说课稿【实用3篇】

时间:2019-04-03 09:11:14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会响的小路》幼儿小班说课稿 篇一

标题:《会响的小路》幼儿小班说课稿

一、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通过观察和探索,让幼儿能够了解到不同的声音和它们的来源,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2.情感目标:通过游戏、唱歌等活动,让幼儿感受到音乐的魅力,培养幼儿对音乐的兴趣和欣赏能力。

3.技能目标:通过听觉训练,培养幼儿的听觉敏感性和音乐表达能力,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音乐感知能力。

二、教学重点

1.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2.通过游戏、唱歌等活动,让幼儿感受到音乐的魅力。

三、教学准备

1.教具准备:音乐播放器、音乐CD、音乐器材(铃铛、小鼓等)。

2.素材准备:音乐CD《会响的小路》、图片卡片《动物的声音》、图片卡片《交通工具的声音》。

四、教学过程

1.导入(5分钟)

引导幼儿回忆一下他们所听过的声音,例如风声、雨声、小鸟叫声等。通过讨论,激发幼儿对声音的兴趣。

2.展示(10分钟)

播放音乐CD《会响的小路》,让幼儿观察音乐中的各种声音来源。引导幼儿观察和描述音乐中的不同声音,例如铃铛声、小鼓声等。

3.探索(15分钟)

分发图片卡片《动物的声音》和《交通工具的声音》,让幼儿分组探索卡片中的声音。每个小组选择一张卡片,并模仿卡片中的声音,让其他小组猜测声音的来源。

4.游戏(15分钟)

通过游戏《找声音》,让幼儿模仿不同的声音,其他幼儿根据声音找到声音的来源。鼓励幼儿用语言描述声音的特点,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5.唱歌(10分钟)

学唱歌曲《小溪流水》,并使用铃铛和小鼓等音乐器材伴奏。通过唱歌和伴奏,让幼儿感受到音乐的节奏和韵律。

6.总结(5分钟)

引导幼儿回顾本节课的内容,让幼儿总结不同声音的特点和来源。鼓励幼儿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五、教学延伸

1.在幼儿游戏时间或课堂上增加更多的声音游戏,让幼儿进一步探索和认知不同声音的来源。

2.给幼儿提供更多的音乐器材,让幼儿通过自己制造声音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六、板书设计

《会响的小路》

1.认知目标:了解不同声音及来源

2.情感目标:感受音乐的魅力

3.技能目标:训练听觉敏感性,提高音乐表达能力

七、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观察、探索、游戏和唱歌等多种方式,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想象力,让幼儿感受到音乐的魅力。在教学过程中,幼儿积极参与,表现出浓厚的兴趣,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同时,教学中也存在一些不足,如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还需要进一步培养,教学过程中的时间控制还需要更加精确。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更加注重幼儿的个体差异,灵活运用教学方法,提升教学效果。

《会响的小路》幼儿小班说课稿 篇二

标题:《会响的小路》幼儿小班说课稿

一、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通过观察和体验,让幼儿能够认识到不同的声音和它们的特点,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2.情感目标:通过游戏和表演等活动,让幼儿感受到音乐的魅力,培养幼儿对音乐的兴趣和表达能力。

3.技能目标:通过听觉训练,培养幼儿的听觉敏感性和音乐表达能力,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音乐感知能力。

二、教学重点

1.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2.通过游戏和表演等活动,让幼儿感受到音乐的魅力。

三、教学准备

1.教具准备:音乐播放器、音乐CD、音乐器材(铃铛、小鼓等)。

2.素材准备:音乐CD《会响的小路》、图片卡片《动物的声音》、图片卡片《交通工具的声音》。

四、教学过程

1.导入(5分钟)

通过唱一首有关声音的歌曲《声音的游戏》引起幼儿的兴趣,让幼儿回忆一下他们所熟悉的声音。

2.展示(10分钟)

播放音乐CD《会响的小路》,让幼儿观察音乐中的各种声音来源。引导幼儿观察和描述音乐中的不同声音,例如铃铛声、小鼓声等。

3.探索(15分钟)

分发图片卡片《动物的声音》和《交通工具的声音》,让幼儿分组探索卡片中的声音。每个小组选择一张卡片,并模仿卡片中的声音,让其他小组猜测声音的来源。

4.表演(15分钟)

以《会响的小路》为背景,让幼儿分组表演小故事,通过声音和动作来表达故事的情节。鼓励幼儿运用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幼儿的表达能力。

5.游戏(10分钟)

通过游戏《声音接龙》,让幼儿依次说出不同声音的词语,要求幼儿说出与前一个声音相同的词语。游戏中鼓励幼儿使用丰富的词汇来描述声音的特点。

6.唱歌(5分钟)

学唱歌曲《小溪流水》,并使用铃铛和小鼓等音乐器材伴奏。通过唱歌和伴奏,让幼儿感受到音乐的节奏和韵律。

7.总结(5分钟)

引导幼儿回顾本节课的内容,让幼儿总结不同声音的特点和来源。鼓励幼儿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五、教学延伸

1.在幼儿游戏时间或课堂上增加更多的声音游戏,让幼儿进一步探索和认知不同声音的来源。

2.给幼儿提供更多的音乐器材,让幼儿通过自己制造声音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六、板书设计

《会响的小路》

1.认知目标:认识不同声音及特点

2.情感目标:感受音乐的魅力

3.技能目标:训练听觉敏感性,提高音乐表达能力

七、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观察、体验、游戏和表演等多种方式,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想象力,让幼儿感受到音乐的魅力。在教学过程中,幼儿积极参与,表现出浓厚的兴趣,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同时,教学中也存在一些不足,如幼儿的表演能力还需要进一步培养,教学过程中的时间控制还需要更加精确。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更加注重幼儿的个体差异,灵活运用教学方法,提升教学效果。

《会响的小路》幼儿小班说课稿 篇三

《会响的小路》幼儿小班说课稿

  一、说设计意图:

  《会响的小路》这个故事非常优美,有那么多的小动物路过这条小路,还会发出那么好听的声音,故事中的象声词非常形象生动,还作了很多比喻,把小朋友们带入了一个童话般的世界里。孩子们天生对小动物有着很深的情感,他们爱听故事,喜欢故事中有趣的情节,小动物的形态、动作都特爱模仿,尤其是对小班段的孩子来说。为此我设计了小班综合活动:《会响的小路》。

  二、说目标:

  活动的目标是教育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活动起着导向作用。根据故事特点我设定小班孩子的教学目标:

  1、喜欢听故事,能初步的理解故事。

  2、大胆想象并尝试表达小动物和风儿经过小路时的情景。

  3、享受聆听树叶发出的声音的乐趣,萌发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三、说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故事,并乐意想象,能用语言大胆的表达。

  难点:乐意想象,尝试用故事语言进行表述。

  故事中所表现的三只小动物与不同声音的关系是抽象的,但有了多媒体的阶入,使较为抽象的故事情景具体化、形象化,通过多媒体的演示让幼儿初步理解走路姿势与声音的内在联系,对这一抽象的逻辑概念有初步的感知,来理解故事内容并通过想象,用语言表达出来,从而突破重点。在现场情景的诱导下,幼儿对"树叶小路上还有谁会来"这一问题,会非常乐意想象和表达,从而来突破难点。

  四、说活动准备:

  1、创设情境:树叶小路。

  2、课件《会响的小路》。

  五、说活动流程及设计思路:

  流程:完整倾听故事《会响的小路》(了解梗概)——结合多媒体课件,分段欣赏故事(重点理解)——完整欣赏故事(完整感受)——引导幼儿结合生活经验,大胆想象(表达表现)——幼儿走一走树叶小路(感受聆听)

  (一)完整欣赏故事《会响的小路》。

  小朋友,你有走过会响的小路吗?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故事题目叫《会响的'小路》。

  教师讲述故事《会响的小路》,让孩子对故事有一个完整的印象。

  提问:①故事的名字叫什么?

  ②故事里有谁?

  直接导入主题,简洁明了。

  (二)结合多媒体课件,分段欣赏故事。

  教师边展示课件边讲述故事

,引导幼儿理解故事内容。

  提问:

  1、谁走过了小路

  2、①小刺猬走过小路,发出了什么声音?请你学学小刺猬的动作。

  ②小白兔走过小路,发出了什么声音?请你学学小白兔的动作。

  ③小蚱蜢走过小路,发出了什么声音?请你学学小蚱蜢的动作。

  ④小刺猬对风儿说了什么?

  ⑤风儿是怎么跑过小路的?学学风儿的动作。

  此环节我运用了直观法和提问等方法,把故事进行分段讲述。

  (三)引导幼儿结合生活经验,大胆想象。

  1、树叶小路上还会有谁走过?会发出什么声音?

  2、如果你走上树叶小路,会发出什么样的声音?

  由于小班幼儿能力有限,教师应对幼儿的回答进行提炼,如"小鸭走过小路,踢哒踢哒","小羊走过小路,的笃的笃"等,尽可能让幼儿在自身表达的基础上体验成功。

  (四)幼儿走一走树叶小路。

  带领幼儿在树叶小路上走一走,边走边聆听树叶发出的声音,模仿故事中的角色,表现故事中的场景。

  考虑到小朋友在走树叶小路时可能会很兴奋,所以我把踩树叶的环节放到了最后,作为课的延伸活动,小朋友可以自己发挥模仿故事中的小动物,在会响的小路上走,让幼儿有一个身临其境的感受。

《会响的小路》幼儿小班说课稿【实用3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