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心理健康指导学习教案【精彩6篇】

时间:2018-02-03 09:33:50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幼儿心理健康指导学习教案 篇一

标题:培养幼儿积极自信的心理健康指导

导言:

幼儿期是个人心理健康发展的关键时期,对于幼儿的心理健康指导至关重要。本文将介绍一种培养幼儿积极自信的心理健康指导方法,旨在帮助幼儿建立积极的自我认知和自信心,从而促进其全面发展。

一、认识幼儿自信心的重要性

1. 自信心对幼儿发展的影响

自信心是幼儿个体心理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够影响幼儿的情绪、行为和社交能力。培养幼儿的自信心,有助于他们积极应对挑战、克服困难,进而促进其自我发展和成就感的提升。

2. 自信心的培养方法

(1)鼓励幼儿尝试新事物

给予幼儿充分的机会和支持,鼓励他们尝试新的活动和任务。在幼儿面临困难时,要给予一定的帮助和指导,同时也要让他们有足够的空间和时间去解决问题。这样可以增强幼儿的自信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肯定幼儿的努力和成就

及时给予幼儿肯定和赞扬,关注他们的努力和进步。不仅要关注结果,更要注重过程中的努力和付出。这样可以增强幼儿的自信心和对自己能力的认同。

(3)提供适当的挑战和反馈

根据幼儿的年龄和能力,提供适合他们发展的任务和活动。同时,在幼儿完成任务后,给予及时的反馈和指导。这样可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和学习动力。

二、幼儿自信心培养的实施步骤

1. 了解幼儿的个体差异和需求

每个幼儿的发展特点和需求都不同,要根据幼儿的个体差异,制定个性化的心理健康指导方案。

2. 创设积极的学习环境

为幼儿提供安全、温暖和支持性的学习环境,让他们感受到教师和同伴的关爱和支持。

3. 培养幼儿的自我认知和自我评价能力

通过游戏、绘画等活动,帮助幼儿了解自己的兴趣、特长和优点,并培养他们积极的自我认知和自我评价能力。

4. 开展多元化的学习活动

提供多样化的学习任务和活动,让幼儿有机会尝试新事物,锻炼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自信心。

5. 建立家园合作机制

与家长保持密切的沟通和合作,共同关注幼儿的心理健康发展,提供家庭和学校的双重支持。

结语:

幼儿心理健康指导旨在培养幼儿的自信心,帮助他们建立积极的自我认知和自信心,从而促进其全面发展。通过以上的方法和实施步骤,我们可以帮助幼儿建立健康的心理素质,为他们未来的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

幼儿心理健康指导学习教案 篇二

标题:培养幼儿情绪管理能力的心理健康指导

导言:

幼儿期是情绪发展的关键时期,培养幼儿的情绪管理能力对于他们的心理健康至关重要。本文将介绍一种培养幼儿情绪管理能力的心理健康指导方法,旨在帮助幼儿学会有效地表达和调整情绪,从而促进其自我发展和情绪健康。

一、认识幼儿情绪管理能力的重要性

1. 情绪管理对幼儿发展的影响

情绪管理能力是幼儿个体心理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够影响幼儿的情绪稳定性、自我调节和社交能力。培养幼儿的情绪管理能力,有助于他们有效地表达和调整情绪,提高情感的稳定性和积极性。

2. 情绪管理的培养方法

(1)给予幼儿情绪的认同和理解

理解幼儿的情绪体验,给予他们情感的认同和支持。教师可以通过问候、关注和倾听,帮助幼儿表达情绪,让他们感受到被理解和关心。

(2)教授情绪管理的策略和技巧

通过教授情绪管理的策略和技巧,帮助幼儿学会有效地调节和表达情绪。例如,教授幼儿使用口头语言、绘画、游戏等方式来表达情绪,同时也教育他们正确地使用情绪调节策略,如深呼吸、放松等。

(3)创设情绪管理的学习环境

为幼儿创设安全、稳定和支持性的学习环境,让他们有机会练习情绪管理的技能。教师可以通过游戏、角色扮演等活动,给予幼儿情境和情绪管理的练习机会。

二、幼儿情绪管理能力培养的实施步骤

1. 了解幼儿的情绪发展特点和需求

每个幼儿的情绪发展特点和需求都不同,要根据幼儿的个体差异,制定个性化的心理健康指导方案。

2. 为幼儿提供情绪管理的学习机会

在日常的教学和活动中,为幼儿提供情绪管理的学习机会。教师可以引导幼儿观察和表达自己的情绪,同时也可以通过教授情绪管理策略和技巧,帮助幼儿调整和表达情绪。

3. 培养幼儿的情绪识别和表达能力

通过教授幼儿情绪的基本概念和表达方式,帮助幼儿认识和表达自己的情绪。同时,教师也可以通过故事、绘画等活动,培养幼儿的情绪识别和表达能力。

4. 建立情绪管理的规则和常规

制定情绪管理的规则和常规,让幼儿明确情绪管理的标准和要求。同时,教师也要以身作则,展示积极有效的情绪管理方式,给幼儿提供良好的模仿和学习样本。

结语:

幼儿心理健康指导旨在培养幼儿的情绪管理能力,帮助他们学会有效地表达和调整情绪,从而促进其自我发展和情绪健康。通过以上的方法和实施步骤,我们可以帮助幼儿提高情绪管理能力,为他们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幼儿心理健康指导学习教案 篇三

  活动目标:

  1、了解心情和人面部表情的关系,理解微笑的魅力。

  2、学习控制自己的情绪,能够关注他人的情绪,用微笑感染他人。

  3、萌发幼儿关心他人,愿为好朋友带来快乐的美好情感。

  活动准备:

  多媒体课件一套,绘画材料若干。

  教学重点:

  了解心情和人面部表情的关系,理解微笑有让人美丽和被人喜欢的魅力,学会关注他人的情绪,萌发幼儿关心他人,愿为好朋友带来快乐的美好情感。

  教学难点:

  幼儿能真正理解微笑的实际意义,在不高兴、不开心的时候学会调节自己的情绪和心情,学会用微笑感染别人。

  教学流程:

  看“微笑”一听“微笑”一谈“微笑”——创“微笑”——表达“微笑”。

  活动过程:

  一、看“微笑”

  1、师:小朋友们好!听到你们的回答,我的心情已写在脸上,请小朋友看我的表情,能看出我此时的心情吗?对,我很快乐,所以我把微笑送给你们。请收下吧。

  老师先请小朋友欣赏一个幻灯片,(播放笑脸课件,由许多幼儿笑脸制作而成)

  2、组织幼儿讨论观看短片后的感受。

  师:你们看见了什么?

  师:你们看了笑脸心里感觉怎么样?(很舒服、快乐)

  师:微笑能告诉别人“我喜欢你,很高兴见到你,使我快乐的是你…,所以人们看到微笑的表情会很快乐。

  二、听“微笑”、谈微笑

  1、师:微笑不仅使人快乐,而且微笑的人也是很美的,请小朋友欣赏诗歌《微笑》

  幼儿欣赏配乐诗朗诵《微笑》

  微笑

  微笑是开在脸上的花朵,

  微笑是挂在嘴上的蜜糖。

  微笑比糖更甜,

  微笑比花更香。

  当微笑写在脸上,

  脸就显得特别漂亮,

  当微笑藏在心底,

  心里就充满了欢喜,

  2、提问:a,诗歌里是怎样说微笑的?

  b,为什么说微笑是花园里的花朵?微笑是挂在嘴上的蜜糖?

  引导幼儿讨论:因为微笑的脸让人看了感觉特别漂亮;而且心里感觉非常甜蜜,充满了欢喜。

  3、你们喜欢这首诗歌吗?请小朋友跟着录音朗诵一遍。(再次播放微笑课件)

  4、讨论:生活中你在哪儿见到过这样美丽的微笑呢?

  引导幼儿联系生活实际体会微笑的作用。

  小结:经常带着微笑的人,到处都会受到欢迎。因为看见你快乐,大家也会跟着分享你的快乐。

  三、创造微笑

  1、师:我们都知道了微笑的魅力,但我们在生活中有时也会遇到不开心的事情,那时你会怎么办呢?(想办法解决问题、做些令自己开心的事、想些以前发生过的开心的事)

  请小朋友看看发生在我们身边的小故事。(观看录像)

  2、出示幼儿生活中的两个片段。

  片段一:小朋友们正在画画,文文准备给树叶涂色,她伸手去拿绿色油画棒,发现没了,她着急地拿起笔盒,着急地说:“咦,我的油画棒呢?

  师:如果你在旁边会怎么做呢?

  幼儿讨论后接着放录像

  旁边的优优看见了,拿起自己的油画棒递给文文,微笑着说:“别着急,用我的吧。”文文高兴地接过来说:“谢谢你优优,我喜欢你。”

  师:优优是怎么做的?(微笑着帮助别人)文文怎么说的?她心情怎么样?

  片段二:小朋友在户外活动,优优在跳绳,突然,一个皮球砸到了优优身上,优优哎呦了一声,闯了祸的彬彬赶忙跑过来说:“对不起,对不起。”如果你是优优,你会怎么做?

  幼儿讨论后放录像后半段:优优揉揉碰疼的腿,微笑着说:没关系,我很勇敢的。彬彬感激地说:“优优,你真好!我喜欢你!”

  师:优优怎么做的?(微笑着原谅了别人)彬彬怎么说的?

  通过直观表演录像,让幼儿能轻松地感受到微笑在人际交往中的魅力。

  师:你喜欢优优吗?为什么?

  4、引导幼儿讨论得出结论:优优是个心地善良、喜欢微笑的孩子,所以小朋友都喜欢她。因为微笑很神奇,它能让人美丽,让人们心情舒畅,还能让一些不开心的事情悄悄地从我们身边走开。所以我们要像优优那样和小朋友友好相处,经常露出美丽的微笑,互相关心、互相帮助,这样你快乐,我快乐,大家都快乐)

  四、表达微笑

  1、游戏:传递微笑

  a、小朋友,现在我要用照相机拍出你们最美丽的微笑,我看看谁笑的最漂亮?(用相机给幼儿拍照)

  b、现在我们做个游戏“传递微笑”。请你对旁边的伙伴露出可爱的微笑,并且可以说些问候或者祝福的话,(比如我喜欢你、见到你很快乐等等)也可以用动作(拉拉手、抱一抱)来表示,这样一个一个传递下去幼儿传递微笑。教师巡视指导幼儿微笑。

  c、幼儿交流活动后的感受

  师:你们收到朋友的微笑祝福吗?那你们高兴吗?对,快乐是可以传染的,所以我们要经常微笑,把快乐带给别人。

  2、画“微笑”

  你们想把见过的最美丽的微笑的画出来吗?可以是自己的,也可以是小朋友、老师、爸爸妈妈和家人的,还可以是别的叔叔阿姨脸上的,鼓励幼儿画出自己最喜欢的微笑的表情,布置在准备好的相框里,并简单向同伴介绍,让幼儿进一步感受微笑的美丽和魅力。

  五、结束部分

  师:小朋友,今天你快乐吗?

  幼:快乐!

  师:那就让我们一起随着音乐唱起来,跳起来吧!

  师幼一起演唱歌曲《歌声与微笑》,自然结束。

  活动评价:

  整个教学活动充满了温馨、快乐的气氛,孩子们在老师亲切的微笑和精心设计的教学环节中放松身心,大胆讲述以往的生活经验并得到提升,充分感受到微笑的魅力。第一个环节“看微笑”,教师制作了一个音画俱佳的“笑脸”课件一下子吸引了幼儿的注意力,从而使幼儿感受到微笑给人带来的快乐。第二个环节“听微笑”,幼儿通过欣赏优美动听的诗歌,感受到微笑的人是美丽的。接着在老师的启发引导下“谈微笑”,进一步了解了微笑的魅力“你快乐,大家也能分享你的快乐”。第三个环节“创造微笑”,幼儿通过观看老师预设的两个场景录像,引起思考、讨论,学习如何运用微笑解决生活中的不开心的事,学会和身边的人友好相处、保持微笑。第四个环节“表达微笑”,幼儿通过游戏练习用微笑向同伴表达善意,最后幼儿通过“画微笑”、“唱微笑”,充分感受、表达微笑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快乐。活动中教师能够抓住重点,围绕主题启发引导幼儿积极思考、大胆表述,师幼互动良好。此外多媒体课件制作精美,不仅深深地吸引了孩子们的注意力,而且帮助孩子们理解微笑的实际意义。孩子们通过多种感官参与活动,学习运用微笑表达善意、关心他人,最后在欢快的音乐声中孩子们的情绪达到了高潮,从而把整个教学活动推向了高潮,活动结束时引起了听课老师的热烈掌声。

幼儿心理健康指导学习教案 篇四

  一、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设置的意义

  幼儿期是人的一生中身心各方面发展最迅速、最重要的时期。在此期间,幼儿会经历许多转折,同时也会面临许多矛盾和困难。如认生、入托、入园、家庭环境与居住环境的改变等,都在无形之中增加了幼儿在成长过程中紧张因素或不利因素,致使幼儿在成长过程中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如冲动性行为、攻击性行为、破坏性行为、孤独退缩性行为、不良习惯等。

  幼儿在发育过程中的行为偏异并不是无关紧要的。一个人心理上的失调或异常,并不是无缘无故突然产生的,其根源大多在儿童时期,尤其是在儿童的早期阶段。因此,幼儿的问题行为不仅有可能阻碍其正常的心理发育和发展,影响他的生活和学习,而且也有可能是成人期心理障碍和社会适应不良的先兆,因此及早帮助他们矫治不良行为,则他们一些行为上的偏异会得到矫正,或者完全消失,或者即使终生保留也不会引起其他行为方面的问题。

  二、幼儿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目标

  (一)总目标

  通过本课程促进幼儿心理健康,培养幼儿良好的心理素质与健全人格。

  (二)具体目标

  (1)矫正与预防幼儿心理与行为问题,促进幼儿心理健康。

  (2)培养幼儿良好的心理素质、健全人格,包括自主坚强的人格、对他人关爱的品格,乐观开朗的性格特征,快乐向群的情绪情感。

  (3)开发幼儿心理潜能,促进幼儿智力发展,包括幼儿的好奇求知欲、学习兴趣、思维能力。

  (三)各年龄阶段目标

  (1)学习

  小班:对周围的人和事表现出乐于探索的热情,积极参加各种游戏活动,乐意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

  中班:积极参加幼儿园的各项活动并能主动回答老师的问题,爱动脑筋,遇事喜欢问为什么。

  大班:遇事多动脑,思考问题懂得求异,参加竞赛活动懂得重在参与。

  (2)生活

  小班:学会独立穿衣、吃饭等,乐意做一些力所能及的自我服务活动。

  中班:有初步的方位感,能认识一些自己常去的路线,乐意参加各种活动,并能自己整理玩具、用具,养成良好的习惯。

  大班:喜欢指认、运用生活中常见的标记,懂得一些粗浅的自我保健常识。

  (3)交往

  小班:高高兴兴上幼儿园,不纠缠成人,离开父母不哭,遇到不高兴的事不生气,不哭闹,愿意与小朋友一起玩。

  中班:在各种活动中保持愉快的情绪,遇到不高兴的事告诉父母、老师,乐意与小朋友一起共同完成成人委托的任务。

  大班:受了委屈、挨了批评不迁怒于人,遇事与小朋友一起商量。

  (4)自我

  小班:敢在人多时或陌生人面前讲话,能在大人的提醒下与客人打招呼。

  中班:真实而自然地表达情感,懂得做事不一定一次成功,可以重新再来。

  大班:敢在人面前表现自己,失败了不灰心不气馁,总结经验重新再来。

  (5)品格

  小班:知道事情没有做好不哭,能耐心听大人分析,重新再来。

  中班:养成做事有始有终的习惯,乐意与小朋友合作,不怕困难。

  大班:学会做事一心一意,为达到目的而坚持到底,勇于探索。

  三、课题研究的效果启示

  (一)教师对幼儿健康心理的形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幼儿园中,在引导幼儿行为上,教师对幼儿的过失性行为往往采用比较简单的方法,很少作具体细致的分析,常把它一概归为思想品德问题,极少进行心理学上的分析研究,矫正技术、技能也十分贫乏,往往采用否定性词语来矫正幼儿的言行,采用批评、惩罚的方式来对待幼儿,从反面对幼儿进行限制和干涉较多,正面教育和引导不够。

  (二)教会孩子适度的渲泄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内容

  幼儿的情感,尤其是幼儿初期的情感,在很大程度上仍保留着情感早期发展的特点,容易转移、容易冲动、容易外显和容易受感染等。情绪的过分抑制除了对理性思维产生影响之外,它也明显地妨碍技能活动的`效能。因此,教会孩子合理地宣泄自己的情感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内容。

  (三)用幼儿可理解的方式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与幼儿进行沟通不仅需要考虑一些技术问题(如奖赏或惩罚技巧),同时,还需要体验他们,真正深入到他们的内心世界中去。做到这一点,实际上是很不容易的。设身处地和将心比心是取得同感的最好方法。

  (四)对幼儿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必须要让家庭参与其中

  与其他幼儿教育活动相仿,对于这一阶段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或辅导活动通常必须考虑让家庭成员参与到其中。大部分幼儿的行为问题与其家庭结构、父母教养方式、父母行为习惯以及情绪表达方式直接相关。

  让家庭介入的具体做法是:

  第一,帮助家庭成员统一思想,做到积极配合;

  第二,让父母始终参与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或辅导过程。

  第三,在帮助儿童心理健康发展的同时与父母讨论问题,并在必要时进行家庭辅导或夫妻治疗。

  第四,必要时还要考虑让家庭以外的社区介入其中(譬如,对于某些具有暴力或其他行为问题的家庭)。

  (五)分清幼儿行为障碍与行为偏差

  虽然学前儿童确实存在不少行为障碍,但是,仍然有相当一部分仅仅是属于行为偏差。幼儿的行为问题与其生理因素、教养方式、社会环境以及心理创伤等等有关,导致他们产生情绪或行为偏差。但是,大多数幼儿的问题都只是在他们发展的一定阶段出现,并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恢复正常。

  幼儿期是个体心理健康成长的黄金时期,家长与老师有责任帮助幼儿学会独立和自信,引导幼儿在与环境的交互作用中发展自身的聪明才智,在与同伴的交往中学会相互合作并形成良好的社会行为,使幼儿的身心得以健康发展。

幼儿心理健康指导学习教案 篇五

  活动目的:

  1、听懂小猪脏脏故事。

  2、学会做一个爱干净的小朋友。

  3、体会勤洗脸洗头,爱干净的好处。

  活动准备:

  脏兮兮的小猪图片,小鸟图片,小猫图片。干净的小猪图片。

  活动重难点:

  自觉爱干净。

  活动过程:

  一、故事导入。

  《小猪脏脏》故事大概:小猪脏兮兮的去找小鸟和小猫玩,小鸟小猫拒绝了他,并说“小猪脏脏快走开。”小猪伤心的走了,回去把自己从头到脚洗得白白的,再来找小鸟和小猫,他们高兴的一起玩。

  二、提问故事里的小猪发生了什么?小鸟和小猫为什么不跟他玩?后来小猪怎么做的?小朋友们觉得你们喜欢怎么样的小猪?

  三、引人爱干净。老师检查小朋友们的干净程度。

  四、教导小朋友如何把自己洗的白白的。从头到脚,要洗哪些地方。

  洗头,洗脸,刷牙,洗手,洗澡,洗脚。

  五、让小朋友总结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我们应该怎么做?们说谢谢你们!你们应该说什么呢?帮助了别人你们开心吗?

  活动延伸:

  现在我们带它们出去晒晒太阳,然后把它们送回家吧!

  活动后反思:

  听很多家长说孩子在家不注意卫生,让他们刷牙、洗澡很难,针对家长的反馈我设计了这节健康活动,首先我通过故事引出这节课,因为孩子们喜欢听故事,往往通过故事学到的东西比我们空洞的说教更有用,同时我又根据孩子们好玩水的天性,加入了给小动物洗澡环节,让这节课变得更完整、丰富。通过这节课孩子们知道了要讲卫生、爱干净,懂得了好的卫生习惯能让自己不生病。又通过设计为小动物洗澡这一环节,让孩子体验到帮助别人的快乐,目标完成不错,整节课孩子们也很感兴趣,美中不足的就是在让孩子说自己是怎样讲卫生之后,应该进行小结。因为孩子们七嘴八舌的说的比较零散,这时我做个小结,就会让孩子了解到更多的讲卫生的好方法。

幼儿心理健康指导学习教案 篇六

  课前提示:

  小班的幼儿常常以自我为中心,但也存在幼儿与同伴之间的关注。在成长过程中,幼儿逐步体验到了自己与同伴之间的关系,渐渐学会彼此关心和帮助。本活动通过故事《我们来帮你》让幼儿学会关心、帮助别人,体验帮助别人得到的快乐。

  活动目标:

  1、幼儿能够理解故事内容。

  2、幼儿知道要关心帮助别人。

  活动准备:

  教学挂图、小动物头饰。

  活动过程:

  1、导入活动:教师戴鸡妈妈的头饰,讲述:咯咯咯,今天我鸡妈妈可高兴了,因为我要带着我的鸡宝宝回新家去。教师可以做一些鸡的动作,用夸张的语调,吸引幼儿的注意。

  2、看图片听故事

  (1)教师出示图片,有表情地讲故事。

  (2)教师以提问的方式,帮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

  鸡妈妈带着小鸡去哪里?(去他们的新家)

  可是在回家的路上发生了一件什么事情?(桥被水冲断了)

  鸡妈妈和鸡宝宝又不会游泳,想想他们心里着不着急呢?(非常着急)这时小鸭子说了什么呢?(我背你们过河)

  小乌龟说了什么呢?(我们来帮你)

  大象又说了什么呢?(我来帮你)

  小朋友们想一想,鸡妈妈和鸡宝宝过河了没有呢?(过了)

  教师总结:

我们要像小动物一样要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团结友爱。

  3、情景表演

  (1)教师请幼儿戴上小动物头饰分别扮演鸡妈妈、鸡宝宝、小鸭子、小乌龟、大象。

  (2)教师讲故事,幼儿根据故事内容表演故事。

  (3)教师评价幼儿的表演。

  建议: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让幼儿说说自己可以怎样帮助别人。

幼儿心理健康指导学习教案【精彩6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